中医五劳指的是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行为。这些行为过度会损伤相应脏腑,导致气血失调,引发疾病。五劳概念源自《黄帝内经》,体现中医过则为害的养生思想,强调适度活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久视伤血,长时间用眼过度会耗损肝血;久卧伤气,过度卧床导致肺气不足;久坐伤肉,长期静坐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久立伤骨,持续站立损耗肾精;久行伤筋,过度行走损伤肝所主的筋脉。五劳本质是违反中庸之道的行为模式,现代常见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静脉曲张等疾病,多与五劳行为相关。中医提倡劳逸结合,如《千金方》建议坐勿过久,行勿过疲,通过调节行为节奏维持阴阳平衡。
预防五劳需注意行为节制与脏腑调养。用眼每40分钟应闭目养神,久坐者每小时需活动肢体,站立工作者可穿减压袜保护下肢静脉。配合食疗调理,如久视者多食枸杞养肝,久立者常吃黑豆补肾。孕妇、老年等特殊群体更需避免单一姿势持续时间过长。五劳理论在现代职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提醒关注行为习惯对健康的累积性影响,通过主动调节预防慢性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