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劳七伤是传统医学对人体过度劳累和情志损伤的概括性总结,指代多种因劳倦、情志失调导致的身体损害。这一概念源自古代医家对健康与疾病关系的观察,强调过度消耗对机体的负面影响,成为中医养生防病的重要理论基础。
五劳具体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度行为引发的劳损。久视伤血,长期用眼耗损肝血;久卧伤气,过度卧床导致气机不畅;久坐伤肉,长时间静坐影响脾胃运化;久立伤骨,持续站立损耗肾精;久行伤筋,过度行走损伤筋脉。七伤则涵盖七种情志或行为所致的内伤,包括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举重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这些因素通过干扰气血运行、损耗脏腑精气,逐步引发疾病。
日常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单一姿势或活动持续时间过长。情志方面需保持平和,减少暴怒、忧思等极端情绪。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是预防五劳七伤的基础,例如用眼一段时间后闭目养神,久坐者定时起身活动。体质虚弱或已有慢性病者更需谨慎,可结合中医调理,如艾灸足三里补气,按揉太冲穴疏肝。需明确五劳七伤是渐进过程,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疾病深化,但若已出现明显症状,应及时就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