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关节疼痛的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感染性关节炎。具体分析如下:
1.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指、腕关节等。早期表现为晨僵,活动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出现对称性肿胀、疼痛,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病理改变以滑膜炎为主,滑膜增生形成血管翳,侵蚀软骨和骨组织。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治疗目标是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延缓关节破坏。
2.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是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影像学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治疗以减轻疼痛、改善功能为主,包括药物、理疗及生活方式调整。
3.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由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引起,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急性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常夜间突发。长期未控制可形成痛风石,导致关节破坏。诊断依据典型临床表现、血尿酸水平及关节液检查。治疗包括急性期抗炎止痛和缓解期降尿酸。
4.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脊柱和骶髂关节,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和晨僵,活动后减轻。随着病情发展,脊柱逐渐强直,活动受限。影像学可见骶髂关节炎症和脊柱竹节样改变。治疗以控制炎症、保持关节功能为主。
5.感染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直接侵袭关节引起。起病急骤,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关节液检查可明确病原体。需及时抗感染治疗,避免关节破坏。
关节疼痛的病因复杂,不同疾病的表现和治疗差异较大。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诊治。日常注意关节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