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治疗需要结合病因采取综合措施,早期干预能显著提升恢复速度。急性期以药物和物理治疗为主,后期可配合康复训练,多数患者在1-3个月内逐渐恢复。
面瘫常见于贝尔麻痹或病毒感染,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是急性期核心药物,需在发病72小时内使用以减轻神经水肿。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适用于疱疹病毒感染者。配合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结合红外线照射、超短波等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发病1-2周后开始面部肌肉按摩与表情训练,如鼓腮、抬眉等动作,防止肌肉萎缩。中医针灸在恢复期有一定辅助作用,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
治疗期间需避免冷风直吹面部,用眼罩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干燥或感染。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若3个月未恢复或出现耳痛、皮疹等症状,需排查肿瘤、中耳炎等继发病因。孕妇、糖尿病患者使用激素需严格遵医嘱。保持心态平和,焦虑可能延缓康复进度。部分严重病例需手术减压,但需评估风险收益比。定期复诊监测神经功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