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蛔虫感染常见症状包括腹痛且多位于脐周、食欲异常表现为减退或亢进、夜间磨牙、皮肤出现荨麻疹或瘙痒、排便时可能排出虫体。具体分析如下:
1.腹痛且多位于脐周:蛔虫寄生于肠道时可刺激肠壁或引起肠痉挛,导致阵发性脐周隐痛或绞痛。疼痛发作无规律,按压腹部可暂时缓解。大量成虫缠绕成团可能引发机械性肠梗阻,此时腹痛加剧并伴有腹胀、呕吐。幼虫移行至肺部时可能产生短暂胸痛,但成人较为少见。
2.食欲异常表现为减退或亢进:寄生虫代谢产物影响消化系统功能,部分感染者出现食欲不振、饭后饱胀。少数情况因营养消耗增加反而食量增大,尤其偏好高糖食物。长期感染可导致体重下降、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与虫体争夺宿主营养有关。
3.夜间磨牙:蛔虫分泌的神经毒素可能干扰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咀嚼肌不自主收缩。这种现象在睡眠中尤为明显,常伴有流涎、睡眠不安。儿童患者更易出现,成人发生率约20%,但并非特异性症状。
4.皮肤出现荨麻疹或瘙痒:虫体代谢物作为异种蛋白引发变态反应,导致皮肤黏膜病变。常见于躯干和四肢的红色斑丘疹,时隐时现。幼虫移行期可能出现游走性皮下结节,伴剧烈瘙痒。此类症状易与其他过敏性疾病混淆。
5.排便时可能排出虫体:成虫寿命约1-2年,死亡后随粪便排出。活虫体呈淡红色圆柱形,长度15-40cm,运动活跃。发现虫体是确诊依据,但仅发生在感染较重时,轻度感染很少见虫体排出。
蛔虫卵污染食物或水源是主要传播途径,饭前便后彻底洗手可有效预防。生食蔬菜瓜果需充分清洗,避免使用未发酵人粪施肥。出现不明原因腹痛持续两周以上建议粪便检查,确诊后应在指导下规范用药。驱虫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是否有虫体排出,治疗间隔两周重复用药可提高疗效。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需谨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