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囊肿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光滑且较薄、内部可见分隔或絮状回声、周围可见环状血流信号、大小通常不超过5cm。具体分析如下:
1.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黄体囊肿在超声图像上多呈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结构,内部为无回声或低回声,与周围组织分界明确。无回声区代表囊内液体成分,通常透声良好,后方回声增强。
2.囊壁光滑且较薄:囊肿壁在超声下显示为均匀的细线状高回声,厚度一般小于3毫米,表面光滑无结节。囊壁的完整性是判断良性特征的重要依据,无局部增厚或毛糙表现。
3.内部可见分隔或絮状回声:部分黄体囊肿内可能出现纤细的分隔或散在絮状低回声,由囊内出血或蛋白沉积导致。这些结构通常无血流信号,可与实性肿瘤鉴别。
4.周围可见环状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囊肿周边有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流速较低,阻力指数中等。此特征反映黄体组织的血供特点,有助于与其它囊性病变区分。
5.大小通常不超过5cm:黄体囊肿直径多在3-5cm之间,少数可达8cm,但多数会自然消退。过大的囊肿需警惕破裂或扭转风险,需结合临床评估。
超声检查需结合月经周期判断,避免误诊为病理性囊肿。短期内复查可观察囊肿变化,若持续存在或增大需进一步评估。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但需明确末次月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