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结核的症状包括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低热盗汗、脊柱畸形、神经功能障碍。具体分析如下:
1.腰部疼痛:腰椎结核早期表现为腰部隐痛或钝痛,随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为明显。疼痛可向臀部或下肢放射,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结核病灶侵蚀椎体及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骨质破坏,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若未及时治疗,疼痛范围可能扩大并影响日常生活。
2.活动受限:由于椎体破坏及周围肌肉痉挛,患者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表现为弯腰、转身困难。严重时甚至无法直立行走,需卧床休息。结核病灶累及椎间盘或关节突关节时,进一步加重活动障碍。长期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3.低热盗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全身毒性反应,患者常出现午后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夜间盗汗明显。发热与盗汗是结核病的典型表现,反映机体免疫系统与病原体的持续斗争。若伴随乏力、食欲减退,需高度警惕腰椎结核可能。
4.脊柱畸形:晚期腰椎结核可导致椎体塌陷或病理性骨折,形成后凸畸形驼背。畸形程度与骨质破坏范围相关,严重者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早期干预可减少畸形发生,但一旦形成则难以完全矫正,可能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
5.神经功能障碍:结核病灶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可能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甚至瘫痪。马尾神经受压可导致大小便失禁。神经症状提示病情严重,需紧急处理以避免不可逆损伤。影像学检查可明确压迫部位和程度,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结果,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减少结核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