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症状常见于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低热盗汗、体重下降、局部肿胀或脓肿。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疼痛:骨结核早期症状多为患处隐痛或钝痛,夜间可能加重。疼痛位置与病灶部位一致,如脊柱结核表现为背痛,髋关节结核则出现腹股沟或膝部放射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转为持续性,活动时加剧。
2.关节活动受限:结核病灶侵犯关节会导致僵硬和活动障碍。例如膝关节结核表现为屈伸困难,脊柱结核可能引起弯腰受限。严重时关节结构破坏,甚至出现畸形。
3.低热盗汗:结核毒素吸收可引起全身症状,午后或夜间低热常见,体温多在37.5-38℃之间。伴随盗汗,睡眠中汗液浸湿衣物,醒后汗止。
4.体重下降: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食欲减退、营养不良,患者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部分伴随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
5.局部肿胀或脓肿:病灶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形成肿胀,按压有压痛。寒性脓肿是典型表现,脓肿表面无红肿热痛,可沿组织间隙流注至远处,如腰椎结核脓肿可出现在腹股沟。
骨结核需早诊断早干预,避免延误导致残疾。规范用药全程治疗,定期复查影像学与肝功能。加强营养支持,高蛋白饮食有助于恢复。出现症状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处理脓肿或滥用止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