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及扁桃体红肿、草莓舌或杨梅舌、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皮疹消退后脱屑。具体分析如下:
1.发热:猩红热初期常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以上,伴随寒战或头痛。发热通常持续3至5天,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加重全身中毒症状。部分病例可能出现脉搏增快与乏力,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咽痛及扁桃体红肿:患者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胀并覆盖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吞咽时疼痛加剧。颈部淋巴结常肿大压痛,严重时可能影响进食。这一症状与链球菌感染直接相关,需通过咽拭子检查辅助诊断。
3.草莓舌或杨梅舌:发病初期舌苔白厚,随病情发展舌乳头红肿隆起呈草莓状,后期舌苔剥脱呈现杨梅样改变。这一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舌部变化多伴随味觉减退。
4.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发热后1至2天出现针尖大小红疹,从颈部、胸背部蔓延至四肢,按压可暂时褪色。皮疹密集处形成帕氏线,即皮肤皱褶处深红色条纹。皮疹约3至5天消退,期间可能伴有瘙痒感。
5.皮疹消退后脱屑:恢复期皮肤开始片状脱屑,尤以手掌、足底为著,脱屑程度与皮疹严重性相关。此过程持续1至3周,脱屑后无色素沉着,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猩红热具有较强传染性,发病期间应隔离治疗并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有无关节肿痛或尿液异常等并发症,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恢复期加强营养支持,定期复查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