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服用退烧药后体温未下降,需结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伴随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病因。退烧药并非万能,其效果受个体差异、感染类型及用药时机等多因素影响。
退烧药主要通过调节体温中枢发挥作用,但无法消除感染源。常见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需按体重精确给药,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物理降温可配合温水擦浴避开前胸、足底,保持室温25℃左右,穿着透气棉质衣物。补充水分至关重要,可给予口服补液盐或稀释果汁。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热通常持续3-5天,需关注是否出现皮疹、呕吐或呼吸困难等预警体征。
注意避免酒精擦浴、冰敷等可能引发寒战的降温方式。不同退烧药不可混用,蚕豆病患儿禁用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禁用于16岁以下儿童。服药后30分钟开始监测体温,若持续39℃以上需考虑静脉补液治疗。血常规检查有助于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需抗生素干预。疫苗接种后发热一般不超过48小时,超期需排除其他感染。记录发热曲线、伴随症状及用药时间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