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经过规范治疗可以痊愈。真菌性鼻窦炎属于特殊类型鼻窦炎,其预后与感染类型、治疗时机及个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需紧急处理,而非侵袭性类型通过规范治疗多能取得良好效果,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是康复关键。
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制定方案。曲霉菌、毛霉菌等常见致病真菌对药物敏感性不同,临床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联合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等药物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疗程通常持续4-6周。免疫功能障碍患者需同步改善基础疾病,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需优先调控血糖水平。术后定期鼻内镜复查和鼻腔冲洗可降低复发风险,部分病例需延长抗真菌治疗至3个月。影像学检查在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CT可见的鼻窦内高密度影逐渐消失提示治疗有效。
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抗真菌药物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避免擅自停用药物或调整剂量,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完成全程治疗。保持鼻腔湿润环境有助于黏膜修复,但慎用含激素类鼻喷剂。出现视力改变、剧烈头痛等警报症状需立即就医,可能提示感染扩散。居住环境湿度控制在50%-60%可抑制真菌滋生,过敏体质者需减少接触霉变环境。治疗后期建议进行免疫功能评估,必要时给予免疫调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