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复查项目包括痰涂片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肝功能检测、结核菌素试验、血常规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痰涂片检查:痰涂片检查是肺结核复查的重要项目,通过显微镜观察痰液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复查时需连续采集晨痰标本,提高检出率。痰涂片阳性提示结核菌仍处于活动期,需继续治疗。阴性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避免漏诊。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可评估疗效,指导用药调整。
2.胸部X线或CT检查:影像学检查能直观反映肺部病灶变化情况。X线检查辐射较小,适合常规复查。CT分辨率更高,可发现微小病灶或隐蔽部位病变。复查时对比既往影像,观察病灶吸收、钙化或进展。部分患者治疗后病灶可能纤维化,需与活动性病变鉴别。空洞闭合、浸润范围缩小提示治疗有效。
3.肝功能检测: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肝损伤,定期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至关重要。异常升高时需评估是否需调整用药方案。轻度异常可加强保肝治疗并密切监测,严重损伤需暂停抗结核药物。合并肝炎病毒携带者更应频繁复查。肝功能稳定是保证全程规范治疗的前提。
4.结核菌素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皮肤硬结反应判断免疫状态。强阳性提示体内存在结核菌感染,但无法区分活动性或潜伏性。治疗后反应减弱可能预示病情控制。阴性结果需考虑免疫功能低下或技术因素干扰。儿童及免疫功能受损者复查时意义更大。
5.血常规检查:监测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变化。长期服药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出现贫血或白细胞减少。部分患者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提示药物毒性可能。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时干预。
复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或饮酒,确保结果准确。检查时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延长间隔。出现发热、咯血等症状应立即复查。携带既往报告便于对比分析。不同项目需注意特定要求,如痰标本需深咳获取。保持良好心态,配合医生完成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