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不治疗可能导致肝脏持续损伤并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逐渐衰竭引发全身症状、肝癌风险显著增加、免疫系统紊乱加重病情、病毒传播风险长期存在。具体分析如下:
1.肝脏持续损伤并发展为肝硬化:乙肝病毒长期复制会引发慢性肝炎,肝细胞反复坏死和修复导致纤维组织增生。随着时间推移,肝脏结构逐渐被瘢痕组织取代,失去弹性与功能。肝硬化后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脾肿大等并发症,部分患者会伴随腹水或消化道出血。
2.肝功能逐渐衰竭引发全身症状:肝脏代谢与解毒能力下降会导致胆红素堆积,表现为黄疸和皮肤瘙痒。凝血因子合成不足易引发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氨代谢障碍可能诱发肝性脑病,出现意识模糊或行为异常。
3.肝癌风险显著增加:慢性炎症环境加速肝细胞异常增生,部分可能恶变为肝癌。乙肝病毒DNA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会干扰正常调控机制。肝癌早期症状隐匿,晚期可能出现消瘦、肝区疼痛或腹部肿块。
4.免疫系统紊乱加重病情:病毒持续存在会过度激活免疫应答,导致大量肝细胞被误伤。免疫复合物沉积可能引发肾小球肾炎等肝外病变。部分患者会出现自身抗体,进一步攻击健康组织。
5.病毒传播风险长期存在:未经治疗的感染者血液和体液中病毒载量较高,母婴垂直传播概率增大。共用剃须刀或牙刷等行为可能造成接触感染。病毒变异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至关重要,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接触者应接种疫苗并筛查抗体,感染者需遵医嘱评估抗病毒治疗指征。出现乏力、腹胀等症状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服用保肝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