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后的护理要注重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压疮、进行康复训练、调整饮食结构。具体分析如下:
1.监测生命体征:脑梗后需密切观察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加重病情。定期检查瞳孔反应和意识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记录每日出入量,确保体液平衡,防止脱水或水肿。
2.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患者需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头部可稍抬高,减少误吸风险。如出现呼吸困难或痰液堵塞,应立即吸痰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
3.预防压疮:长期卧床易导致皮肤受压缺血,需每两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床单干燥平整。骨突部位可使用软垫减压,每日检查皮肤有无红肿或破损。清洁皮肤后涂抹保湿剂,减少摩擦损伤。
4.进行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肢体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随着恢复可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如坐立平衡、步行练习等。语言障碍者需配合发音和吞咽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5.调整饮食结构:饮食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控制总热量摄入。吞咽困难者应选择糊状或软食,进食时保持坐姿,避免呛咳。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增强机体修复能力。
脑梗后护理需结合个体情况灵活调整,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配合医疗人员共同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