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脱位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定期观察患肢血液循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髋关节后脱位后需用支具或牵引固定患肢于外展15-30度、中立旋转位,此体位可减少关节囊压力,防止股骨头再次移位。护理时需检查固定装置是否松动,在翻身或移动时需维持该体位,避免屈髋超过90度。床尾可放置防旋鞋,膝关节下方垫软枕保持轻度屈曲。此体位需维持2-4周直至关节囊修复。
2.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日常护理中需严格禁止交叉双腿、盘坐等动作,这些动作会使股骨头向后滑出髋臼。协助患者排便时需使用便盆,避免过度屈髋。指导家属勿随意调整患肢位置,搬运时需专人托扶患肢。若发现患肢异常内旋需立即报告医生,提示可能存在再脱位。
3.定期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每2小时检查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及颜色变化,脱位可能压迫血管导致下肢缺血。特别注意足趾是否出现苍白、麻木或剧烈疼痛,这些症状提示血液循环障碍。发现异常需立即松解固定装置并抬高患肢,同时通知医生处理。
4.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急性期可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关节囊肿胀疼痛,严重疼痛需配合阿片类药物。用药后需观察有无恶心、便秘等副作用,评估镇痛效果。疼痛缓解有助于早期康复锻炼,但需避免过度活动。
5.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急性期后可开始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2周后逐步增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去除固定后先进行床边悬吊训练,再过渡到助行器辅助行走。所有训练需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
康复期间需注意营养补充以促进软组织修复,高蛋白饮食搭配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合成。定期复查X线确认股骨头位置,6个月内避免剧烈跑跳运动。出现关节僵硬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复诊评估是否存在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