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水煎服是指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后服用汤液的用药方式。这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传统剂型,通过水煎提取药物有效成分,使药力迅速吸收发挥作用。煎药过程涉及器具选择、水量控制、火候调节等环节,直接影响药效发挥。
水煎法遵循先煎后下的原则,不同药材需区别处理。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如石膏、牡蛎需要先煎30分钟以上,而薄荷、砂仁等芳香类药物应在其他药物煎好前5分钟加入。煎煮容器以砂锅、陶瓷锅为佳,避免使用铁铝等金属器皿。常规煎煮需先用冷水浸泡药材30分钟,水量以没过药材2-3厘米为宜,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维持微沸状态。解表药煎煮时间较短,约15-20分钟;滋补药则需要40-60分钟慢煎。煎好的药液应趁热过滤,通常每日一剂分2-3次温服。
煎药时需注意药材是否需特殊处理,如附子需先煎1小时去毒性。煎煮过程中不宜频繁开盖,避免挥发性成分流失。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影响药效的食物。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属正常现象,但若发现霉变应立即停用。特殊体质或妊娠期人群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煎服方法。药渣可重复煎煮1-2次,但二次煎煮时间可适当缩短。煎药器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避免不同药物交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