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外敷具有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肌肉劳损等病症。其辛温之性可透达皮肤,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同时所含的挥发油与芥子苷等成分能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药理作用。
白芥子外敷的原理主要基于其药性与化学成分。辛温特性使其能驱散寒湿,改善气血瘀滞引起的疼痛。芥子苷遇水后水解生成异硫氰酸烯丙酯,对皮肤产生温和刺激,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加速局部代谢,从而缓解肿胀与僵硬。传统中医常将白芥子研末调敷或制成膏药,用于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现代研究也证实,其抗炎与镇痛作用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使用白芥子外敷需注意皮肤耐受性。部分人群可能出现红肿、灼热感,甚至水疱,需立即停用并用冷水冲洗。皮肤破损或过敏体质者禁用,避免与眼睛、黏膜接触。外敷时间不宜过长,通常控制在30分钟以内。孕妇及儿童慎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白芥子不宜与刺激性药物同用,以免加重皮肤反应。储存时需密封防潮,避免有效成分挥发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