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碎石可能导致出血与血尿、肾周血肿、感染、输尿管狭窄、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出血与血尿:体外冲击波碎石过程中,冲击波能量可能损伤肾脏或输尿管黏膜,导致微小血管破裂。患者常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多数可自行缓解,但严重者需介入止血治疗。长期反复碎石可能增加慢性出血风险。
2.肾周血肿:高能量冲击波可能造成肾实质或包膜下血管撕裂,血液积聚形成血肿。患者可能出现腰部剧痛、血压下降,需影像学确诊。小型血肿可保守治疗,较大血肿需穿刺引流或手术干预。
3.感染:碎石后结石碎片可能堵塞尿路,引发尿液滞留和细菌滋生。患者出现发热、寒战、脓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需及时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解除梗阻。
4.输尿管狭窄:冲击波或结石碎片刺激输尿管壁,导致局部纤维化增生。狭窄可引发肾积水及反复感染,需通过球囊扩张或手术重建解除梗阻。
5.肾功能损伤:冲击波直接作用于肾组织可能引发局部水肿、缺血,长期多次碎石可导致肾单位不可逆损伤。表现为肌酐升高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需监测肾功能并控制碎石频率。
体外冲击波碎石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前评估尿路解剖及结石特性,术中控制能量参数,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排尿情况。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