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鼓膜穿孔是否严重取决于穿孔的大小、位置以及病因。小穿孔通常可以自愈,不会造成严重影响;大穿孔或感染引起的穿孔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痛甚至中耳炎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
鼓膜穿孔的严重程度与病因密切相关。外伤如掏耳过深、掌击耳部或爆炸冲击波可能导致急性穿孔,这类情况若未感染,多数在数周内自行愈合。感染性穿孔常见于中耳炎,脓液积聚压迫鼓膜导致破裂,可能伴随剧烈疼痛和流脓,需抗生素治疗以防感染扩散。慢性穿孔可能由反复感染或外伤未愈引起,长期不愈合会影响听力,甚至引发胆脂瘤等严重问题。鼓膜穿孔后外耳道与中耳直接相通,洗澡或游泳时进水易引发感染,需格外注意防护。
鼓膜穿孔后应避免用力擤鼻涕、潜水或游泳,防止水或细菌进入中耳。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使用耳塞或棉球蘸凡士林堵住外耳道。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滴耳液,除非医生明确指导。若出现持续耳痛、流脓、眩晕或听力明显下降,需尽快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耳镜检查评估穿孔情况,必要时进行鼓膜修补术或抗感染治疗。及时处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鼓膜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