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严重时可考虑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格隆溴铵,或短期服用镇静类药物如地西泮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部分病例需排查潜在疾病后针对性用药,如结核患者需抗结核治疗,更年期女性可能需激素替代疗法。
盗汗的西药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原发性多汗症可尝试外用氯化铝溶液,严重者口服抗胆碱药如奥昔布宁,但可能引起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精神因素导致的盗汗可短期使用SSRI类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或苯二氮卓类药物缓解焦虑。内分泌紊乱如甲亢需配合甲巯咪唑等药物,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引发的盗汗则需调整降糖方案。部分加巴喷丁对绝经期盗汗有效,但需警惕头晕、嗜睡等反应。
使用西药前必须明确病因,感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需优先处理原发病。抗胆碱能药物禁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苯二氮卓类长期使用可能成瘾。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及肝肾功能,避免与酒精或其他中枢抑制剂联用。更年期激素治疗需严格评估血栓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夜间血糖监测。若盗汗伴随体重下降、持续发热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长期服用镇静药物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