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评估、尿液常规检查、尿液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症状评估:泌尿系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下腹不适或腰痛,部分可能出现发热或血尿。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症状特点、持续时间及伴随表现,初步判断感染可能性。典型症状结合病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但需注意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如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乏力或意识模糊。
2.尿液常规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等指标辅助诊断。白细胞酯酶阳性或尿沉渣镜检显示大量白细胞提示炎症存在。血尿或蛋白尿可能伴随出现,但需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尿液常规快速简便,是筛查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手段。
3.尿液细菌培养:确诊泌尿系感染的金标准,通过培养尿液样本中的细菌并鉴定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超过一定阈值可明确病原体,指导抗生素选择。需规范采集尿液避免污染,结果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干扰。
4.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尿路造影用于排查复杂感染或解剖结构异常。反复感染、治疗无效或怀疑梗阻时需影像学评估。超声可观察肾脏、膀胱结构,CT能更清晰显示结石或脓肿,帮助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5.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严重感染时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程度。肾功能检查可判断是否合并肾损伤,尤其对发热或腰痛明显的患者尤为重要。
出现泌尿系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疗程,多饮水促进排尿,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日常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憋尿,高危人群可定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