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需注意严格卧床制动避免二次损伤、佩戴支具保护脊柱稳定性、定期复查影像观察愈合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加强钙质摄入促进骨骼修复。具体分析如下:
1.严格卧床制动避免二次损伤:急性期需绝对平卧硬板床,禁止坐起或翻身活动,防止骨折移位压迫神经。卧床期间保持轴向翻身,即肩臀同步转动,减少腰椎扭转力。通常需制动4-8周,具体时间根据骨折类型决定。
2.佩戴支具保护脊柱稳定性:稳定型骨折可选用定制腰围或胸腰骶支具,需确保支具贴合腰椎生理曲度。每日佩戴时间不少于12小时,持续3-6个月。不稳定骨折需采用石膏固定或手术内固定后辅以支具保护。
3.定期复查影像观察愈合情况:初期每2周进行X线检查,确认骨折对位情况。6周后改为每月复查,必要时行CT评估骨痂形成。若出现疼痛加重或下肢麻木需立即复查,排除椎管狭窄或神经压迫。
4.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卧床期间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2周后开始直腿抬高训练。骨折稳定后逐步增加腰背肌等长收缩练习,6周后尝试桥式运动。所有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负重。
5.加强钙质摄入促进骨骼修复:每日钙摄入量不低于1000mg,优先选择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豆制品。配合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避免高盐饮食及过量咖啡因影响钙代谢。
恢复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影响愈合。密切观察排尿功能,预防卧床并发症。疼痛管理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出现发热或局部红肿需警惕感染,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