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骨折的急救措施包括固定伤肢避免移动、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避免自行复位或按摩、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固定伤肢避免移动:闭合性骨折发生后,首要任务是限制伤肢活动,防止骨折端移位或加重损伤。可用夹板、硬纸板或绷带将伤肢与邻近健康部位固定,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上下关节。若现场无专业工具,可利用树枝、杂志等临时替代,但需注意避免压迫血管或神经。固定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拉扯或扭转伤肢。
2.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骨折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肿胀和疼痛。早期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缓解症状。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冷水瓶,敷于伤处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一次。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冷敷仅适用于伤后48小时内,后期需改为热敷促进吸收。
3.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将伤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血液淤积,缓解肿胀。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可垫高腿部。抬高时注意保持肢体稳定,避免晃动或受压。若患者出现麻木、苍白等缺血表现,需调整位置并尽快就医。
4.避免自行复位或按摩:闭合性骨折的断端位置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处理,盲目复位可能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或软组织。按摩或揉捏患处会加重出血和炎症,甚至导致骨折端错位。急救时仅需保持伤肢原位固定,等待医疗救援。
5.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处理:闭合性骨折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并由医生决定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延误就医可能导致畸形愈合、功能障碍或感染。转运患者时注意保持伤肢固定,避免颠簸或碰撞。
急救过程中需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和脉搏,合并休克或大出血时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避免给患者饮食,以防麻醉需要。告知医生受伤时间、机制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便于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