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鼻咽炎可采用迎香穴透刺、合谷穴强刺激、风池穴温针灸、大椎穴点刺放血、足三里穴补法。具体分析如下:
1.迎香穴透刺: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针刺时向鼻根方向透刺,深度约0.5至1寸,留针15至20分钟。此法直接作用于鼻腔局部,疏通经络气血,缓解鼻塞流涕。透刺手法需轻柔,避免损伤血管,配合捻转提插增强效果。
2.合谷穴强刺激:合谷穴为手阳明经原穴,针刺时垂直进针1至1.5寸,施以强刺激手法,如提插捻转结合。此穴能疏风解表、宣通鼻窍,对鼻咽炎急性发作期效果显著。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避免过度疼痛。
3.风池穴温针灸:风池穴位于枕骨下缘,针刺后于针尾加艾条温灸,每次灸3至5壮。温针灸兼具针刺与艾灸双重作用,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风寒型鼻咽炎。操作时注意防止烫伤,保持适当距离。
4.大椎穴点刺放血:大椎穴为督脉要穴,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后挤出3至5滴血。此法可泻热解毒、通阳解表,对热毒壅盛型鼻咽炎尤为适用。放血量不宜过多,术后需消毒以防感染。
5.足三里穴补法:足三里穴为足阳明经合穴,针刺时斜向下进针1至2寸,施以补法如轻捻慢提。此穴能健脾益气、扶正祛邪,适合慢性鼻咽炎或体虚患者。补法操作需缓慢柔和,以得气为度。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尝试。治疗前后注意保暖,忌食生冷辛辣。孕妇、出血体质者及局部皮肤破损者慎用。疗程间隔与次数应遵医嘱,不可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