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这些病毒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易在儿童群体中引发流行。
手足口病的发生与病毒侵入人体后大量复制有关。病毒经口腔或呼吸道进入体内,在咽部或肠道黏膜繁殖后进入血液,随血流扩散至皮肤和黏膜组织,引发特征性皮疹和口腔溃疡。典型症状包括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但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炎、肺水肿等。病毒主要通过粪便、口腔分泌物或疱疹液传播,密切接触患者或接触被污染物品均可导致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定期清洁玩具和物品表面可降低感染风险。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发现病例及时隔离。患儿应居家休息至症状消退,避免交叉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无力等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疫苗接种是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有效手段,适龄儿童建议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