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病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关节液分析、体格检查、功能评估。具体分析如下:
1.影像学检查:骨关节病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CT或磁共振。X线能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结构变化;CT可清晰观察骨质细节;磁共振对软组织损伤如软骨磨损、韧带病变更敏感。早期病变可能需结合多种影像手段提高诊断准确性。
2.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检测排除其他关节炎类型,如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骨关节病通常无特异性血液变化,但可鉴别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尿酸检测有助于区分痛风性关节炎。
3.关节液分析:穿刺抽取关节液检查颜色、黏度、细胞计数及结晶。骨关节病关节液常呈淡黄色、黏度降低,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发现尿酸钠或焦磷酸钙结晶可提示痛风或假性痛风。
4.体格检查:观察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及畸形。触诊判断骨赘、滑膜增厚情况,被动活动评估摩擦感或弹响。膝关节需检查浮髌试验,脊柱关节需测试神经压迫体征。
5.功能评估:采用问卷或量表记录疼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如步行距离、上下楼梯困难度。功能评估帮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需求,定期跟踪可监测疾病进展。
骨关节病检查需根据症状选择合适项目,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结果。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关节液分析需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功能评估应注重患者主观感受,体格检查需手法轻柔减少疼痛刺激。定期复查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