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检查包括观察外耳道皮肤有无红肿或破损、检查有无耵聍栓塞或异物、评估外耳道宽窄与弯曲度、查看是否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确认鼓膜是否可见及完整性。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外耳道皮肤有无红肿或破损:外耳道皮肤状态可反映炎症或外伤情况,充血、脱屑或裂痕可能提示局部感染或机械性损伤,需结合触诊判断疼痛程度。
2.检查有无耵聍栓塞或异物:耵聍过多可能阻塞耳道影响听力,异物如昆虫或小颗粒需谨慎取出,避免损伤耳道或鼓膜,操作时需使用适当工具照明。
3.评估外耳道宽窄与弯曲度:先天性狭窄或后天肿胀可能导致检查困难,弯曲度过大时需调整耳廓位置以充分暴露鼓膜,必要时借助器械辅助。
4.查看是否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脓性分泌物常见于细菌感染,血性液体可能与外伤或肿瘤相关,异味多由厌氧菌感染或长期炎症引起。
5.确认鼓膜是否可见及完整性:鼓膜穿孔或内陷需记录大小与位置,积液或气泡提示中耳病变,完整鼓膜呈珍珠灰色且有光锥反射。
检查前需清洁器械避免交叉感染,动作轻柔减少不适,儿童或敏感者需安抚配合,怀疑严重病变时建议影像学进一步评估,操作后告知可能的暂时性不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