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蹲厕可能增加脑血栓风险,主要与体位改变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有关。蹲姿过久会压迫下肢血管,减缓静脉回流,血液淤积可能诱发血栓形成或脱落。对于已有脑血管病变的人群,这种习惯可能成为脑梗死的潜在诱因。
蹲厕时下肢长时间屈曲,股静脉和腘静脉受压明显,静脉回流阻力增大。血液流速减慢后,血小板更易聚集,尤其对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而言,血栓形成概率显著上升。起身瞬间的体位变化会使血压波动,可能促使已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引发栓塞。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长时间腹压增高还可能引起颅内压变化,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
如厕时应控制时间,避免超过10分钟,必要时使用坐便器减少下肢压力。有脑血管病史者需保持环境通风,避免用力排便。发现头晕、肢体麻木等征兆需立即停止如厕并呼救。日常多摄入膳食纤维预防便秘,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血液循环稳定。心血管高危人群建议进行血管评估,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