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是否需要切除,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发作频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综合评估。若反复感染、引发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手术切除可能是合理选择;若症状轻微且可控,保守治疗更为适宜。
慢性扁桃体炎是扁桃体长期炎症状态,常见症状包括咽痛、异物感、低热或口臭。频繁发作如每年超过5-7次或伴随睡眠呼吸暂停、肾炎等并发症时,切除扁桃体可显著改善健康。儿童患者需谨慎,因扁桃体在免疫防御中具有一定作用,但若反复感染影响生长发育或学习,手术可能利大于弊。成人患者若长期受炎症困扰,切除后恢复较快,术后感染风险降低。现代医学多采用低温等离子或激光等微创技术,创伤小、出血少。
术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排除手术禁忌症如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基础疾病。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或进食硬质食物,以防出血。术后1-2周可能出现疼痛或低热,属正常反应,但若持续高热或大量出血需及时就医。术后免疫力短期可能波动,需加强营养与休息。最终决策应结合专科医生建议,权衡利弊,避免盲目选择手术或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