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骨纤维发育不良的症状包括骨骼疼痛和易骨折、皮肤色素沉着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面部或肢体不对称、青春期提前或延迟。具体分析如下:
1.骨骼疼痛和易骨折:多骨纤维发育不良常导致骨骼结构异常,出现局部或广泛性疼痛,疼痛程度与病变范围相关。异常骨组织替代正常骨组织后,骨骼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病理性骨折,多见于下肢承重骨。骨折后愈合过程可能延迟,部分病例会形成假关节。骨骼X线检查可见特征性磨玻璃样改变,病变边缘清晰。
2.皮肤色素沉着异常:约半数病例伴随皮肤咖啡牛奶斑,呈淡褐色至深棕色,边缘不规则,直径多超过5毫米。色素斑分布与骨骼病变同侧,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肤病变通常在婴幼儿期即显现,随年龄增长可能加深或扩大,但不会恶变。组织学检查显示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数量增加。
3.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轴受累可能导致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较常见,表现为心悸、多汗、体重下降。部分病例出现库欣综合征样表现,与肾上腺皮质增生有关。儿童患者可能因生长激素分泌紊乱导致身材矮小或巨人症。
4.面部或肢体不对称:颅面骨受累时出现眶距增宽、下颌前突等面部畸形,可能伴随视力或听力障碍。四肢长骨病变可导致肢体长度差异,引发跛行或脊柱侧弯。畸形程度与病变活跃期持续时间相关,青春期后多数停止进展。严重病例需要整形外科干预。
5.青春期提前或延迟:性早熟在女性患者中多见,可能早至4-5岁出现乳房发育或月经初潮。男性患者可能出现睾丸增大或阴毛早现。相反情况也存在,部分患者因促性腺激素不足导致第二性征发育延迟。骨龄测定显示与实际年龄不符。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避免自行处理骨折或使用激素类药物。定期监测骨密度和内分泌指标有助于掌握病情进展。对于儿童患者需关注生长发育曲线,必要时进行遗传咨询。影像学复查间隔应根据症状变化调整,突发剧烈骨痛需排除病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