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脓性脑炎的脑脊液变化包括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具体分析如下:
1.压力增高:化脓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压力通常超过正常范围,可能与炎症反应导致脑膜充血水肿及脑脊液循环受阻有关。颅内压升高时,腰椎穿刺测得脑脊液压力明显上升,严重者可出现喷射状流出。
2.外观浑浊或呈脓性: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化脓性脑炎时因大量炎性细胞和细菌存在,脑脊液呈现浑浊或脓性改变。外观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严重者可呈米汤样或脓性分泌物。
3.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可高达数百至数千每微升,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80%。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系统,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以清除病原体,导致细胞计数异常增高。
4.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脑脊液蛋白质水平显著上升,与血脑屏障破坏及炎性渗出有关。蛋白质增高程度与炎症严重性相关,严重者可达正常值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5.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细菌代谢消耗葡萄糖并产生酸性物质,导致脑脊液糖含量下降。氯化物因炎性渗出稀释而减少,两者降低程度与病程进展相关。
化脓性脑炎需及时诊断治疗,延误可能引发严重后遗症。腰椎穿刺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继发感染。临床需结合症状与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脑脊液变化以评估疗效。抗生素选择需覆盖常见病原体,疗程需足量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