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自测可通过观察身高是否缩短超过3cm、检测体重指数是否低于19、评估近期是否有非外力骨折、检查背部是否出现驼背或疼痛、测试闭眼单脚站立能否超过10秒完成。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身高是否缩短超过3cm:
骨质疏松可能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使脊柱变形,身高明显下降。若成年后身高减少超过3cm,需警惕骨密度降低。日常可通过定期测量身高并与年轻时数据对比,或观察衣物是否因躯干缩短而变长。
2.检测体重指数是否低于19:
体重过轻者骨量通常偏低,体重指数低于19时骨质疏松风险增加。骨骼需承受适度压力以维持强度,体重不足会减少骨骼负荷刺激,导致骨量流失加速。
3.评估近期是否有非外力骨折:
轻微跌倒或日常动作如咳嗽、弯腰引发骨折,可能提示骨骼脆性增加。常见部位为腕部、髋部或椎体,此类骨折需结合骨密度检查进一步确认。
4.检查背部是否出现驼背或疼痛:
脊柱椎体塌陷可导致驼背畸形,伴随持续性背部隐痛或活动受限。疼痛多在久站、久坐后加重,平躺时缓解,需与肌肉劳损区分。
5.测试闭眼单脚站立能否超过10秒:
平衡能力下降是骨质疏松的间接表现。闭眼单脚站立不足10秒反映肌肉协调性及骨骼支撑力减弱,可能与骨量流失相关。
自测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负重活动。日常需注重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尤其绝经后女性和高龄群体更需关注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