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扭伤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肿胀、外用药膏或喷雾局部镇痛、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促进恢复、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固定关节、冷敷患处减少炎症渗出。具体分析如下:
1.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肿胀:急性扭伤后常伴随局部炎症反应,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与肿胀。口服此类药物需注意胃肠道刺激,短期使用较为安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避免与其他抗炎药联用。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消化道不适,及时调整剂量。
2.外用药膏或喷雾局部镇痛:外用制剂可直接作用于扭伤部位,通过皮肤吸收发挥镇痛消炎作用。喷雾剂适合大面积涂抹,药膏则适用于精准涂抹。使用前清洁皮肤,避免破损处接触药物。部分外用药含薄荷成分,可能引起短暂灼热感,属正常现象。过敏体质者需先小范围试用。
3.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促进恢复:此类药物通过改善微循环加速淤血消散,常见剂型包括丸剂、胶囊或外敷贴剂。内服药物需按疗程服用,避免空腹使用以防胃部不适。外敷贴剂不宜超过8小时,防止皮肤过敏。用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以免影响药效。
4.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固定关节:加压可减少关节活动导致的二次损伤,同时限制肿胀扩散。包扎时保持适度松紧,以不影响远端血液循环为度。夜间可适当放松绷带,避免长时间压迫。若出现皮肤发紫或麻木感,需立即解除包扎并重新调整。
5.冷敷患处减少炎症渗出:扭伤初期48小时内冷敷能收缩血管,降低组织代谢率,从而减轻肿胀疼痛。每次冷敷不超过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避免冻伤皮肤。勿将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建议用毛巾包裹。皮肤感觉异常或血液循环障碍者慎用。
急性扭伤后需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72小时内避免热敷或按摩。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关节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或韧带撕裂。康复期间逐步进行适度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饮食宜清淡,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有助于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