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乙肝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保肝治疗促进肝功能恢复、对症治疗缓解临床症状、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定期监测评估病情进展。具体分析如下:
1.抗病毒治疗:急性期乙肝患者若出现持续肝功能异常或重症倾向,需及时采用抗病毒药物干预。核苷类似物能直接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快速降低血液中病毒载量,减少肝细胞损伤。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循剂量与疗程,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2.保肝治疗:通过静脉或口服保肝药物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常用药物包括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这类药物可稳定肝细胞膜结构,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同时降低转氨酶水平。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动态调整用药方案。
3.对症治疗:针对发热、恶心、黄疸等症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使用退热药物控制体温,止吐药物改善消化道反应,必要时进行光疗缓解黄疸。症状管理有助于提升患者舒适度,避免并发症发生。
4.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和氨基酸。充足营养可维持机体代谢需求,促进肝脏再生能力。需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肝脏负担,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以防肝性脑病。
5.定期监测:每周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病毒学指标,评估治疗效果。重症患者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尿量等变化,及时发现肝衰竭征兆。监测数据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确保治疗精准性。
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波动。接触物品需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出现嗜睡、呕血等异常情况立即就医。戒除烟酒,遵医嘱用药,不可滥用偏方或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