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破裂后仍可能保留部分听力,但听力受损程度取决于破裂大小、位置以及是否伴随其他损伤。完全性耳膜穿孔可能导致明显听力下降,而小穿孔可能仅引起轻微听力减退或无明显症状。声音传导主要通过耳膜振动实现,破裂会削弱这一过程,但内耳功能未受损时仍可感知声音。
耳膜破裂对听力的影响机制涉及声音传导障碍。正常情况下,声波通过外耳道引起耳膜振动,经听小骨传递至内耳。耳膜穿孔会减少有效振动面积,导致声能传递效率下降,表现为传导性听力损失。若仅单侧耳膜破裂,对侧耳可代偿部分功能,整体听力影响较小。若伴随中耳炎、听骨链中断或内耳损伤,听力损失可能更严重。高频声音感知通常受影响更明显,因耳膜对小频率振动更敏感。部分案例中,耳膜自愈或经手术修复后,听力可显著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耳膜破裂后需避免外力撞击、进水或自行掏耳,防止感染或穿孔扩大。游泳或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擤鼻涕需轻柔以免压力冲击中耳。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使用滴耳液除非专业建议。若出现眩晕、持续耳鸣或听力骤降,可能提示内耳受累,需立即就医。修复手术如鼓膜成形术通常在穿孔未自愈且影响生活质量时考虑,术后需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长期未治疗的耳膜穿孔可能导致慢性中耳炎或胆脂瘤,需警惕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