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破裂后仍可能听见说话,但听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耳膜作为声音传导的重要结构,破裂会导致声音传递效率下降,但并非完全丧失听力。残余听力取决于破裂程度、位置以及中耳内其他结构是否受损。高频声音可能更易受影响,低频声音仍可能通过骨传导被感知。
耳膜破裂对听力的影响机制复杂。声音通过耳膜振动传递至听小骨,再进入内耳。当耳膜存在穿孔,声波能量会部分逸散,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小穿孔可能仅引起轻微听力损失,大穿孔或合并感染时听力下降更明显。若伴有内耳损伤,可能出现混合性听力障碍。部分患者会主诉耳闷、耳鸣或眩晕,这些症状可能进一步干扰言语识别。临床常见突发性耳膜穿孔如外伤、爆震与慢性穿孔如中耳炎反复发作,后者可能伴随长期听力减退。
耳膜破裂后需避免耳道进水或自行掏挖,防止感染加重损伤。及时就医进行耳内镜和听力检查,明确穿孔范围及是否需手术修补。多数外伤性小穿孔可自愈,期间需保持干燥并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大穿孔或3个月未愈者需考虑鼓膜成形术。恢复期远离噪音环境,避免用力擤鼻或乘坐飞机,以防气压变化影响愈合。若出现剧烈疼痛、流脓或听力骤降,提示可能继发感染或胆脂瘤,需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