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与肝衰竭的区别在于病程进展速度不同、病理特征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重点不同、预后差异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病程进展速度不同:肝硬化是长期慢性肝损伤后逐渐形成的纤维化结节性病变,通常需数年甚至数十年发展。肝衰竭则表现为肝功能急剧恶化,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出现严重代谢紊乱,部分急性肝衰竭甚至数日内危及生命。肝硬化患者可能长期处于代偿期,而肝衰竭通常直接进入失代偿状态。
2.病理特征不同:肝硬化以肝组织广泛纤维化、假小叶形成为主要特征,肝脏质地变硬且结构不可逆改变。肝衰竭的核心是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或功能丧失,病理上可见肝细胞溶解、炎症浸润等急性损伤表现,未必伴随明显纤维化。
3.临床表现不同:肝硬化代偿期症状隐匿,失代偿期以门脉高压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和肝功能减退黄疸、凝血障碍为主。肝衰竭突出表现为凝血功能极差、肝性脑病迅速进展、胆红素急剧升高,常合并多器官衰竭。
4.治疗重点不同:肝硬化需长期抗纤维化、控制并发症如利尿剂治疗腹水,终末期考虑肝移植。肝衰竭需紧急支持治疗人工肝、血浆置换,纠正内环境紊乱,短期内评估移植指征。
5.预后差异显著:肝硬化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可长期存活,五年生存率与代偿状态相关。肝衰竭死亡率极高,急性肝衰竭存活率不足50%,需争分夺秒干预。
肝硬化或肝衰竭患者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意识模糊、呕血、尿量减少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饮食需低脂高蛋白,控制钠盐摄入,预防感染。肝移植术后需终身随访,警惕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