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机主要为气血逆乱、痰浊阻滞、风火相煽、脉络瘀阻、阴阳失调。具体分析如下:
1.气血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是中风的核心病机,情志过极或劳倦过度可导致气机逆乱,血随气上冲于脑,引发脑脉闭阻或血溢脉外。肝阳上亢或气虚推动无力均可造成气血失调,进而诱发中风。
2.痰浊阻滞:痰湿内生或痰热互结可壅塞经络,阻碍气血运行。肥胖或饮食不节易生痰浊,痰浊上蒙清窍则神昏,流窜经络则肢体偏废,痰瘀互结进一步加重病情。
3.风火相煽:肝阳化风或热极生风,风火交织上扰清空。阴虚阳亢或五志过极化火,导致风火内动,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发中风急性发作。
4.脉络瘀阻:久病入络或气滞血瘀,致使脑络不畅。瘀血阻滞脑窍,则神机失用;瘀阻肢体经络,则半身不遂。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5.阴阳失调:阴虚阳亢或阳气虚衰均可导致阴阳失衡。肾阴亏虚则肝风内动,元气不足则推动无力,最终引发脑髓失养或脑脉破裂,形成中风危候。
中风病机复杂,多由多种因素交织致病,临床需结合具体证候辨析。早期干预气血痰瘀等病理环节,调和阴阳,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并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