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后滑囊炎可通过休息减少局部刺激、冷敷缓解急性期肿痛、药物消炎镇痛、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穿戴足跟垫减轻压力。具体分析如下:
1.休息减少局部刺激: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跑跳等运动,避免反复摩擦或过度牵拉跟腱区域。卧床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日常行走建议使用拐杖分担受力,待疼痛缓解后逐步恢复低强度活动,防止滑囊持续受压导致炎症加重。
2.冷敷缓解急性期肿痛:发病48小时内可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缓解红肿热痛症状,但需避免皮肤冻伤。慢性期可改用热敷改善局部代谢。
3.药物消炎镇痛: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滑囊周围炎症反应。外用药膏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严重者可考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但需严格控制频次以防肌腱变性。
4.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通过机械振动产生微热效应,加速滑囊内积液吸收。冲击波可松解粘连组织,低频电疗则刺激神经末梢阻断痛觉传导,综合应用能缩短恢复周期。
5.穿戴足跟垫减轻压力:选择软质硅胶垫垫高足跟,减少行走时跟腱与鞋帮的摩擦。鞋具应保证后帮宽松且足弓支撑良好,避免穿硬底或高跟鞋,必要时定制矫形鞋垫调整受力分布。
治疗期间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外力撞击。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若保守治疗无效且滑囊增厚明显,需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定期复查调整方案,防止转为慢性迁延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