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穿孔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合并感染。多数情况下,小穿孔可自行愈合,但大穿孔或继发感染可能引发听力下降、眩晕甚至中耳炎反复发作,需及时干预。
鼓膜是分隔外耳与中耳的一层薄膜,具有传导声音和保护中耳的作用。穿孔后,外界细菌易侵入中耳,增加感染风险。外伤、中耳炎或气压骤变是常见诱因。小穿孔如针尖大小通常症状轻微,可能仅表现为短暂耳鸣或轻微听力减退;而大穿孔可能导致明显听力下降、耳漏或持续耳痛。若合并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引发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或脓肿,但这类情况较为罕见。
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佩戴耳塞以防污水进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禁止自行冲洗外耳道。若穿孔超过3个月未愈或反复感染,需评估是否需手术修补如鼓膜成形术。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或听力骤降时,应立即就医排除严重并发症。定期复查听力及耳内镜可监测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