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性肉芽肿可能导致脊髓压迫症。当寄生虫感染引发局部肉芽肿性炎症反应,且病灶位于脊柱或椎管内时,增生的肉芽组织或继发的纤维化可能直接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或通过破坏椎体结构间接导致压迫,从而引发脊髓压迫症的典型症状,如感觉障碍、运动功能异常或括约肌功能障碍。
寄生虫性肉芽肿的形成通常与某些特定寄生虫感染相关,例如血吸虫、囊尾蚴或弓形虫。这些寄生虫的幼虫或虫卵可随血液循环迁移至中枢神经系统,在脊髓周围形成慢性炎症性肉芽肿。随着肉芽肿体积增大,可能占据椎管空间,压迫脊髓;若病灶位于硬膜外或硬膜内,还可能引起蛛网膜炎或血管炎,进一步加重神经损伤。肉芽肿的占位效应可导致椎体骨质破坏或椎间隙狭窄,甚至诱发脊柱不稳,间接压迫脊髓。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可清晰显示肉芽肿的位置、范围及脊髓受压程度,而血清学或病理活检有助于明确寄生虫感染的病因。
诊断寄生虫性肉芽肿相关脊髓压迫症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治疗方案包括抗寄生虫药物如吡喹酮、阿苯达唑控制感染,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水肿,必要时需手术减压以解除脊髓压迫。术后仍需长期随访,监测寄生虫复发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者需注意避免接触疫区水源或未煮熟的食物,以预防寄生虫感染。若出现进行性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性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