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导致的耳朵堵塞是否需要手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决定。多数情况下,通过药物治疗或观察可缓解症状,但若存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或反复发作的积液等问题,手术可能是必要选择。
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和堵塞感,多数通过抗生素、消炎药或鼻腔减充血剂治疗即可改善。若积液持续超过3个月,形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需要鼓膜切开置管术引流积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若伴随鼓膜穿孔或胆脂瘤,则需手术清除病灶并修复鼓膜,防止听力进一步受损。手术方式包括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等,具体方案需结合听力检查、CT影像等评估。
治疗过程中需避免自行掏耳或用力擤鼻,防止感染加重。术后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定期复查听力及恢复情况,尤其儿童患者需警惕腺样体肥大等诱因。若出现眩晕、剧烈头痛或面瘫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日常预防中耳炎,需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吸烟环境,并注意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