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毒复制活跃度以及肝功能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主要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病进展并降低并发症风险。目前临床以抗病毒治疗为核心,结合保肝护肝、免疫调节等综合措施,部分患者可能获得临床治愈。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管理的基石,常用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能强效抑制病毒复制,需长期服药以维持疗效;干扰素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病毒,疗程固定但副作用较多。治疗前需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肝功能及肝脏纤维化程度,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若出现耐药或应答不佳,需及时调整方案。对于肝硬化或肝癌高风险人群,即使病毒载量较低也建议积极抗病毒。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可辅助改善肝功能,但不可替代抗病毒治疗。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导致病毒反弹。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至关重要。饮食应清淡营养,控制脂肪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肝脏超声,早期发现纤维化或癌变迹象。育龄期患者若计划妊娠,需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如换用妊娠安全药物。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重叠感染,但治疗期间无需重复接种。合并其他肝病如脂肪肝时需同步干预。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波动,以维持免疫系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