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从尿液中能反应白细胞增多、细菌数量升高、亚硝酸盐阳性、尿蛋白异常、尿比重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1.白细胞增多: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加是尿路感染的典型表现,正常情况下每微升尿液白细胞不超过5个,感染时可能显著升高。白细胞增多反映泌尿系统存在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会大量聚集以对抗病原体。尿常规检查可通过离心沉淀镜检或试纸条法检测,数值超过参考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2.细菌数量升高:健康人群尿液细菌数量极少,当每mL尿液中细菌数超过10万时,可明确诊断为尿路感染。清洁中段尿培养是检测金标准,能鉴别具体致病菌种类。细菌繁殖会导致尿液浑浊或有异味,部分情况下可能出现菌尿症而无明显症状,但细菌数量持续异常需警惕慢性感染或耐药性风险。
3.亚硝酸盐阳性:某些细菌能将尿液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试纸条检测呈阳性提示可能存在革兰阴性菌感染,如大肠杆菌。该指标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有限,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亚硝酸盐阳性多见于下尿路感染,但上尿路感染也可能出现。
4.尿蛋白异常:尿路感染可能导致一过性蛋白尿,通常为轻度小于1克/24小时,因炎症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所致。持续中重度蛋白尿需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尿蛋白试纸条检测便捷,但需注意阴道分泌物或精液污染可能造成假阳性。
5.尿比重改变:尿路感染可能伴随尿比重升高或降低。细菌代谢产物及炎性渗出物可增加尿液浓度,而肾小管功能受损时稀释能力下降。尿比重异常需结合患者水分摄入情况分析,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肾浓缩功能障碍,出现低比重尿,反映肾实质受累可能性。
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留取尿液样本前需清洁外阴,避免污染影响检测结果。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促进细菌排出。反复发作需进一步检查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是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