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折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固定、及时就医评估损伤程度、配合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加强营养促进骨骼愈合、预防并发症如感染或血栓。具体分析如下:
1.保守治疗或手术固定:对于稳定性骨折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采用石膏固定、牵引等保守方法;若骨折移位严重或涉及关节面,需手术复位并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选择方式需综合考虑骨折类型、年龄及基础疾病。
2.及时就医评估损伤程度:骨折后应尽快就医,通过X光或CT明确骨折位置和严重程度。延迟处理可能导致畸形愈合或功能障碍,尤其髋部、脊柱等关键部位需优先处理。
3.配合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固定或手术后,需在指导下逐步进行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训练,避免僵硬和肌肉萎缩。康复计划应个体化,强度随恢复情况调整。
4.加强营养促进骨骼愈合:补充钙、维生素D及蛋白质,如牛奶、鱼类、豆制品,必要时使用药物辅助。营养不良会延缓愈合,需定期监测指标。
5.预防并发症如感染或血栓:长期卧床者需定期翻身、清洁皮肤,避免压疮;术后可穿戴弹力袜或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密切观察伤口红肿、发热等感染迹象。
骨折后需保持患肢稳定,搬运时避免二次损伤;定期复查影像确认愈合进度;出现疼痛加剧或异常肿胀立即就医;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居家环境应减少障碍物防止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