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属于微寒性,性质偏凉,适合体质偏热或夏季饮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白茶未经高温杀青或揉捻,保留了较多天然成分,其性味清凉,具有清热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尤其适合内热体质或易上火的人群。现代研究也表明白茶富含茶多酚与氨基酸,抗氧化效果显著,但寒凉特性可能对脾胃虚弱者产生刺激。
白茶的凉性源于制作工艺与成分。采摘后仅经萎凋与干燥,发酵程度最低,寒凉特质较绿茶更温和。体质燥热者饮用可缓解口干舌燥、咽喉肿痛;而虚寒体质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引发腹泻或不适。不同品类寒性略有差异,如白毫银针较白牡丹更凉。搭配红枣或陈皮可中和寒性,冬季建议减少饮用频率。
饮用白茶需结合体质与季节调整。空腹时避免饮用,以免刺激肠胃;服药期间建议咨询医师,防止茶多酚影响药效。孕妇、儿童及胃寒者需谨慎,少量饮用或选择陈年白茶,其寒性随年份转化逐渐减弱。储存时注意防潮避光,避免霉变影响性质。合理饮用方能发挥白茶清凉解暑的优势,同时规避潜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