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附睾慢性炎症,属于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一种常见类型。该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传播至附睾,导致局部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和肉芽肿性病变,临床表现为附睾无痛性肿大、硬结,可能伴随阴囊不适或轻微疼痛,病程进展缓慢但易形成窦道或累及睾丸。
附睾结核的典型病理特征为结核性肉芽肿形成,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周围环绕上皮样细胞和朗格汉斯巨细胞。早期症状隐匿,易与普通附睾炎混淆,但抗感染治疗无效时需高度怀疑。诊断依赖病史、体检、超声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确诊需通过病理活检找到结核分枝杆菌或典型病理改变。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疗程通常6-9个月。若形成脓肿或窦道,可能需手术引流或切除病变组织。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育、慢性疼痛或结核扩散至其他器官。
预防附睾结核需重视肺结核的规范治疗,避免结核菌扩散。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附睾损伤,保持阴部清洁干燥。性伴侣需接受结核筛查。饮食需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增强免疫力,禁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出现发热、阴囊红肿加重等需及时就医。完成疗程后仍需随访2年以上,监测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