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附睾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常见类型。该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结核菌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播散至附睾,导致局部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和肉芽肿性病变。附睾结核起病隐匿,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附睾结核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阴囊内无痛性或轻微疼痛的硬结,病变多从附睾尾部开始,逐渐向体部、头部蔓延。随着病情进展,附睾与睾丸界限不清,形成不规则肿块,可伴有阴囊皮肤粘连或窦道形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检、超声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发现结核性肉芽肿或抗酸染色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疗程通常为6-9个月。对于形成脓肿、窦道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
预防附睾结核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结核病灶,避免结核菌扩散。患者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免疫力。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附睾结核可能导致不育,因此年轻患者应关注生育功能评估。出现阴囊肿块、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但需警惕复发可能,完成全程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