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核在中药里通常指的是经过炮制的熟品,生品较少直接入药。
中药使用的橘核多为炒制后的熟品,炮制后可增强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同时降低生品的燥性。生橘核性味偏温燥,直接使用可能刺激肠胃,而炒制后药性更温和,更适合临床需求。传统炮制方法包括清炒或盐炙,盐炙可引药下行,增强治疗疝气、睾丸肿痛等下部病症的效果。现代研究也表明,炒制能促进有效成分溶出,如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从而提高药效。
使用橘核时需注意,尽管炮制后药性缓和,但阴虚内热者仍应慎用。药材需储存于干燥处,避免霉变。临床剂量一般控制在3-10克,过量可能引起不适。孕妇及体质特殊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橘核常与川楝子、延胡索等配伍,以协同增效,但配伍禁忌需遵循中医理论。购买时需选择无虫蛀、无霉变的正规炮制品,确保疗效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