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淋证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为主要表现。淋证多因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肝脾密切相关,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或前列腺疾病。
淋证症状可分为不同类型。热淋多见小便灼热刺痛、尿色黄赤;石淋伴随尿中夹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断;血淋表现为尿色深红或夹血丝;气淋以少腹胀满、小便滞涩为主;膏淋可见尿液浑浊如米泔水;劳淋则遇劳即发,小便淋沥不尽。部分患者伴有腰酸、发热、口苦等症状,舌苔多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数。湿热久羁可能伤阴,出现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虚热之象。
诊断淋证需结合四诊,注意与癃闭、尿血等鉴别。避免过食辛辣肥甘,以防湿热内生。急性发作期应多饮水,保持外阴清洁。治疗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但需辨证施治:热淋用八正散,石淋选石韦散,血淋用小蓟饮子,虚证则需健脾补肾。慎用苦寒药物,防止损伤脾胃。若出现高热、腰痛或尿闭,提示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转为慢性。